aitiyu
| 爱体育新闻 |
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体育变身热门科目,中小学提供体育类课后服务的热情和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热情水涨船高。然而,由于法律法规不配套、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疫情冲击和理性消费意识缺失等原因,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侵权多发、消费维权困难等现象仍然存在。而近期发布的多项有关政策也规定了青少年体育培训的专业性标准,给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昨日是第40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今年以“共促消费公平年”为主题,提醒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警惕消费陷阱。近日,黑猫投诉与微博热点联合发布《2021年消费者权益保护白皮书》。根据微热点数据显示,以2021年自然年统计,全网相关“消费维权”的信息量达1850.3万条,相较2020年疫情高发期间略有下降。这也意味着随着疫情的缓和,和政府监管力度的加大,消费环境得到了相应的改善。2021年,不同领域的消费维权热点事件在微博持续爆发,食品安全、未成年人消费,教育培训等热点消费事件在微博上引发较大讨论。其中,因为很多学生顶着“学业压力”,盲目信任一些“包过”、“包获文聘”的培训机构,然而一些教育机构涉嫌违规违法经营,因此引发监管重视。自“双减”政策发布以来,体育变身热门科目,中小学提供体育类课后服务的热情和青少年参加校外体育培训的热情水涨船高。奥运冠军张常宁在前段时间的“两会”上提出的“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省统考”或许会掀起校外体育培训新一轮高潮。很多家长甚至给孩子报名多个项目,费用达到数千,甚至上万元。笔者在大众点评上搜索“青少年体育培训”关键字,足球、篮球、羽毛球等众多品类的培训机构顿时映入眼帘,体验课、小时课等众多课程类型和收费标准也层出不穷,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对于孩子为何参加体育培训,有位家长表示:(孩子)马上就要升入小学,而学校有跳绳考试,故而在家附近报名了跳绳课,觉得性价比很好。但也有家长表示体验很差,老师人数的缺失导致其无法随时关注每个孩子的安全问题。
由于法律法规不配套、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疫情冲击和理性消费意识缺失等原因,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侵权多发、消费维权困难等现象仍然存在。01.青少年体育培训应该注意哪些“坑”
青少年体育培训机构缺乏统一的准入门槛,教练员资质水平良莠不齐。广州的姚女士带孩子去体能馆上课,这个机构包括了武术、街舞、体能训练,然而一天她却发现孩子的教练竟是之前一个爱好健身的前同事,两人也是面面相觑,场面异常尴尬,姚女士觉得这家机构的专业性太没有保障,便很快有了退课的念头,而此种情况显然并不是个案。其实,教练员的资质水平一直是90%以上家长比较关心的重点问题,他们看中的不仅是体育运动技能的师资水平,还包括培训机构的资格认证。要知道,青少年体育的培训教练们面对的是仍处在发育期的青少年,甚至是幼儿。而体育运动一直是一个带有危险系数的事情,青少年不论是身体还是心理都处在敏感期,如果缺乏相应的保护机制半岛彩票,就会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
然而,目前各类培训班出示的教练资格证则不成体系:一级裁判证、教师资格证、社会指导员证、一级运动员证书半岛彩票、比赛获奖证书、体重管理师、国际认证自由潜教练等证书顿时唬住了那些家长们,而有些机构甚至直接从当地高校体育专业吸纳若干未毕业的大学生快速“成班”。目前,随着体育培训的需求越来越大,除了校内有巨大的体育教师缺口,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也面临相同的问题。北京一攀岩馆的负责人曾表示,招聘了一个月,实际需要的教练人数大概15人左右,现在只招到2个人。因为具备专业优势,自然许多体培机构把招人方向放在了体育院校上。广州体育学院招生就业处负责人介绍,不论是教育类行业还是体育产业,对体育类毕业生的需求都在逐年增加。而据智联招聘近日发布的《2022年春招市场行情周报》中显示,有30.1%的求职者较以前更加关注体育运动产业,有7.9%的求职者认为,体育运动行业为更具发展前景的行业,这其中当然包括校外体育培训行业。体育培训机构缺乏对青少年的保护近些年,青少年因为在体培机构而受到意外伤害的事件屡屡发生。去年,台湾省台中市一个7岁男童学柔道时被摔成脑死亡。训练过程中,这名7岁的小男孩被对练男生一次次的过肩摔,之后又被教练摔了7次,期间男孩一直在呼喊,却丝毫没有引起重视;云南一4岁女孩在玩蹦床时,不幸从高处摔落,胳膊着地时肘关节严重骨折,今后难以恢复正常;福州一女孩在攀岩时,从高处摔落,造成严重骨折。对此,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科学健身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李良表示,儿童青少年身体还处于发育阶段,神经和肌肉等结构均未发育完全,力量、灵敏性、平衡性和协调性等身体素质水平较低,大量活动容易使身体承受超负荷的压力,从而导致受伤。
而体育教师数量的缺失也导致一位教师需要带很多学生,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安全难以保证,这样的情况显然是学生家长们不愿看到的。威胁到青少年体育安全的还有场地管理问题。在太原市一家游泳馆里,许多孩子无视“禁止跳水”的标语,从泳池边跳入水中。同时,一些游泳馆里仅有一名救生员,还有的救生员在岗时间仍然埋头玩手机,丝毫不顾儿童安危。此外,一些游泳馆的浅水区与深水区之间没有间隔,导致以儿童为主的初学者们与成年人们同处一个泳池,相当危险。青少年进行体育运动的安全是家长和教育机构不能忽视的问题。高额收费,跑路现象2020年,知名青少年橄榄球培训机构巨石达阵的“人去楼空”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如果是规模小的机构也罢,但巨石达阵却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美式橄榄球培训机构,在少儿体育培训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却也抵不住疫情的严重影响。在停业之前,这家培训机构位于北京的直营店才刚刚恢复疫情后的线下教学,甚至还在招收新生,不少学员家长都提前缴纳了上万元的学费。巨石达阵此前在上海也发生了闭店事件,很多家长的预付款至今仍无法追回,家长们的血汗钱就这样付诸东流。受到疫情影响,很多培训机构难以为继,跑路事件也在近些年屡见不鲜。02.监管政策:专业性最重要
为了整治行业乱象,同时保证家长们的消费者权益,多地发布政策规范这个仍处于蓝海的市场。日前,中消协发布《2021校外教育培训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其中认为,自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等有关部门根据《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陆续出台相关监管措施并开展市场整顿行动以来,消费者权益保护程度总体上得到了明显提升。
2月9日,首个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专门文件《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提到,将要建立巨额罚款制度和终身禁入机制,并且提出到2022年底要建立基本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制度;《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则指出要推动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立法。从这些官方政策中可以看出,校外培训监管成为2022年教育部的主要工作之一。对于没有资质的培训机构,各地的打击力度也陡然增大。
武汉市在年初发布通知,对校外培训机构违规行为进行专项整治,对已经取得办学许可的非学科类培训机构擅自设立的分支机构或培训点,视作无证培训机构处理,并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排查力度。而针对教练资质问题,教育部等三部门发布公告,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应当具备相应的资质条件,从业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同时,江苏省体育局近日印发《江苏省青少年(幼儿)体育类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中也提出青少年培训,教练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专科及以上学历,具备与培训项目相符的职业专业能力证明,所提供的证书可通过政府官方平台查询核实。据了解,在国家体育办公厅印发的《课外体育培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从业人员要求方面指出,执教人员应持有以下至少一种证书:体育教练员职称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职业资格证书、全国性单项体育协会颁发的体育技能等级证书、体育教师资格证书、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确定的人才评价机构颁发的体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经省级(含)以上体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相关证书。此六种证书基本涵盖了市场上能够看到的各类证书。
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认为,课外体育培训主体应每季度至少组织一次在职执教人员内部培训,培训时长年度累计不少于90个学时(45分钟计1学时)。“要把教练员当作专业技术人员来看,国家要求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度培训不能少于90个学时,教练员也不能‘只吃老本’,每年要有一个与时俱进的培训和学习过程。”足以见得,青少年体育培训的专业性非常重要。由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负责测评、维宁人力资源(北京)有限公司负责实施的青少年体育培训师专业能力培训与测评项目于2022年春季启动,完美填补了青少年体育培训专业性上的空缺。“青少年体育培训师”项目负责人熊哲桢向互联网+体育表示:“此项目旨在为行业培养稀缺的体教融合实用型人才,是城市青少年体育健康教育的实施者和推动者,是全面实现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计划的桥梁和纽带。”至此,青少年体育培训行业必将走向专业化和市场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