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诚信为本:市场永远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热线

400-123-4567

aitiyu

| 爱体育新闻 |

爱体育讲好乡村振兴故事系户外活动列 (8) 九进水尾村

时间:2023-10-23 22:52:11
  

  水尾村是一座千年古村,也是老区基点村,位于建宁县客坊乡西南部,是福建、江西两省建宁、宁化、广昌三县交界处的村落。全村总面积5.8平方公里,辖3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228户1028人。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多年来我九进水尾村,受到当地文化洗礼,看到了一条“红色基因、绿色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大约是2013年前后光景,我来到爱体育水尾村做田野调查,那是我第一趟到水尾村。那段时间全国文艺界掀起了中国传统村落主题热点。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的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时,援引官方公布的数字说,过去10年,中国总共消失了90万个自然村,比较妥当的说法是每一天消失80至100个村落,而这些消失的村落中有多少具有文化保护价值的传统村落,则无人知晓。谁都知道,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这种以每天百个村庄消失的吓人速度,意味着村落的原始性以及吸附其上的文化性正在迅速瓦解。因此,文艺界同人一致认为,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已经迫在眉睫。现在回过头来可以看到,当年的这个热点,与当下乡爱体育村振兴战略紧密相关。那年,建宁县的朋友告诉我们,客坊乡有个水尾村颇有意味,于是,我就去了这个村庄。

  从建宁县城往客坊乡西南方向,汽车在陡峭蜿蜒的山路颠簸约两个小时,来到一群海拔800 多米的山峰之间,峻岭之上出平原,密林丛中房舍隐约,便是水尾村了。茂盛的原始次生林中,鸟鸣与涧响此起彼伏,山风从耳边拂过也能留下痕迹,四周一片安宁。村里随处可见有年份的老厝和许多残垣断壁,不少路段长满青苔。所见村民,基本上是老幼,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了。向一些老人询问历史掌故,却谈不出所以然。那次水尾村田野调查,只给我留下一个有“空壳”苗头的森林村落的印象。在福建山区大森林里,林相葱茏的生态村落比比皆是,水尾村似乎没有自己的特别之处。

  后来,读到三明和建宁的一些文学作者写的一些水尾村故事,诸如村里有千年银杏风水树和红豆杉树,还有一棵百年女贞子树治愈了生病和受伤的红军等,才吸引我第二次去了水尾村。那趟田野调查,我围绕红色故事命题分别请教了村里一些老人和乡村干部,这下有了新发现。水尾村是反“围剿”时期红军重要的后方,留存着许多红色传说:闽赣基干游击队司令部传说、红军医院传说、红军银行传说、红军兵工厂传说、县苏维埃政府驻地传说。这是一个革命遗址群的模样,是水尾村实施脱贫攻坚继而乡村振兴的主要资源。

  仔细琢磨一下传统村落消失的规律就会发现,乡村的消亡首先是乡绅的消失,乡村的振兴需要集聚乡绅。那么,乡绅是什么呢?传统的认识把乡绅限制在本地有名望人士的范围之内。而从“在地文化”理念来看,乡绅应当是更广大的范围。我在《西进寻梦》(海峡文艺出版社,2018年7月版)中曾这样诠释“在地文化”:“从时空角度来说,在地文化不等同于本土文化或当地文化,它是传统加现代,当地加外地,综合落在某个现场;它不是过去时态,而是正在发生的过去在当下的传承、正在发生的当地对外地的吸收,是正在进行时态。”因此,我对水尾村乡绅的理解不局限在仅仅是当前水尾村内部,除了村里的现有人员,还应当包括时间上能对水尾村起作用的任一历史时期的人物、空间上能到水尾村出贡献的无论何方的人员。乡绅的集聚必当有效阻止传统村落消亡,继而崛起振兴。

  天佑水尾村,还真出现了期盼已久的爱体育这种乡绅集聚。2017年,我第三趟来到水尾村时,遇见了一个满脸黝黑的汉子,自称是水尾村民,可那模样比村民更村民,他对水尾村如数家珍,说是解决贫困户问题是最基本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水尾村要振兴。我见他谈吐不凡,一问之下,方知是从省里来的水尾村,那种对水尾村的热爱和信心令人肃然起敬。他和村里的许多干部告诉我们,振兴水尾村的目标是建成红色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并且他们已经制定了一连串实施措施。后来,他们果然推出了“红色文化十大套餐”一系列举措:瞻仰一次红色旧址、重走一次红军路、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听一场红军课、看一场红军剧、唱一首红军歌、读一本红军书、出一次红军操户外拓展、吃一顿红军饭、宿一次红军营。

  受村两委班子充满激情的发展目标感染,福建省文艺界倾力相助。后面几趟频繁进水尾,我大多是陪同来自全省各地的文艺名家进村文艺惠民。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为水尾传统文化与红色文化把脉并赠送艺术品,省美术家协会在水尾村建立写生创作基地,省摄影家协会组织摄影家拍摄水尾风光,省电影家协会开辟水尾拍摄基地,省舞蹈家协会为村民演出,省作家协会组织作家采风创作,省书法家协会现场为村民书写春联,省文联领导走访慰问老红军后代,各种水尾主题的文艺活动接二连三。这期间,水尾村年年变化,贫困户全部脱贫,村庄走上了振兴之路户外活动,复活了红色文化,改造了公路和村路,修缮了老厝,建成了革命遗址群,获得了中央红军村、传统村落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荣誉称号,一些外出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村,造访水尾的人群络绎不绝。我感到,水尾村正在成为乡村振兴之路的当代精神模范和在地文化符号爱体育。

  这趟进水尾村是第九次了,我会同一些知名作家再度采风,采写《千年古村红色水尾》非虚构文学作品集,一头撞进了浓密的云雾之中。我以为,人生最高境界是化境,云雾化掉了人间许多烦闷,水尾的云雾仿佛把多次水尾之行的感触融汇成精神洗礼。这日,水尾的云雾伸手便模糊了五指。那雾,挂在树梢,重得凝成了雨珠,一束束掉下来,打在头发,落进脖颈,似乎是水尾神韵渗透了人的身体。行走水尾村,云雾有如隐喻,缭绕着无限的美、无限的幽、无限的洁净,雾里的红军旗帜点缀着一抹抹森林绿意,一团团云雾蜂拥之间,景色变幻万千,而那红色和绿色始终相互浸染,仿佛是村庄的基调,弥漫着神秘的水尾当地文化。

  拨开云雾面纱,我们看到了水尾村乡村振兴新面貌。这些年来,水尾村倾心打造“红军小镇”,居然成了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2021年接待游客达5万人次,年收入达50万元。依托红色旅游,水尾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左右,村财增收达30万元。他们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对水尾村苏区兵工厂、红军医院、苏维埃政府等6处红色旧址进行修缮复原,并完成内部革命文物展陈,对村内89幢村民房屋进行立面统一改造,修建5千米生态步道,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户外拓展中心,打造特色民宿,形成了满足300人同时入住的接待能力。他们推进红色研学产业,以党建引领,创新红色旅游发展机制和体验项目,将水尾村打造成革命廉政教育、研学采风基地为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景区,规划设计了集红色旅游、研学旅行、亲子活动、素质拓展于一体的综合性红色户外拓展基地。他们创新旅游经营模式,积极探索“村集体+ 企业”的村企合作模式,引入第三方公司出资共同运营水尾村红色旅游发展,形成村企共建、公司化经营、村民享受分红的红色旅游开发机制,公司采取“保底收入+ 利润分成”的分配机制,每年保底水尾村村财收益,剩余利润再分红50%,一部分作为村里的财政收入,另一部分则转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进行分配到户,实现村财、村民“双增收”。

  作家看村庄,是透过村落生活的视听味触嗅杂感去寻找村庄灵魂;作家写村庄,是循着村落灵魂脉动重新组合生活万象来展开言语洗礼。撩开水尾村云雾,有古色水尾呈现,一座千年古村,前朝奇峰千秋锦,后倚叠嶂万代兴,光前裕后,传承百态;撩开水尾村云雾,有绿色水尾呈现,一座森林村落,原始次生林莽莽苍苍,林间山涧缭缭绕绕,莲荷艾草水稻变幻着季节的容颜;撩开水尾村云雾,有红色水尾呈现,一座初心盎然的胜地,中央红军三进,苏维埃政权二立,革命遗址群落鳞次栉比。真可谓,乡村振兴路上,风展红旗如画。(黄莱笙)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99号   电话:400-123-4567
Copyright © 2012-2023 爱体育·(中国)官方网站-IOS版/安卓版/手机版APP下载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桂ICP备2021001662号-1
网站地图 网站地图